Skip to content Skip to main navigation Skip to footer

如何精準分析文章情感?

即使通篇文章下來每個中文字都能理解,許多學生依然難以理解閱讀卷的深層感情。的確,我們是以母語作為前提來學習中文,所以相比起第二語言的英文而言,我們不單只要求能夠理解文章每個文字,而是能夠掌握各種比喻修辭和言外之意。

就像如果讓一個外國人來理解「半桶水」這個詞的話,他會解讀成「一個桶裡只有半滿的水」。但作為香港人而言,我們能夠根據不同情況,將「半桶水」理解成「能力不足」的意思。而DSE閱讀卷正正是要求考生擁有這種母語使用者的能力,如果我們不可能只從字面上理解閱讀文章裡的情感。

這種閱讀能力不只是應用在中文科閱讀卷中。事實上日常生活中與人相處,我們亦需要這種「讀空氣」(察言觀色)的能力。如果你能夠聽得懂揶揄、諷刺、討好奉承、陰陽怪氣或婉轉等等的語氣,也對理解文章有所幫助

閱讀能力的法則難以一一羅列,但這裡可以舉出數個方法來讓大家思考文章或句子中的意思。

1. 置換近義詞

其中一個理解文章深層意思的方法,是將句子中關鍵字置換成其他近義詞。每個詞語有其特定的意思、使用語境及感情色彩。作者之所以選擇某個詞彙,即使是有意或無意識的選擇,也反映作者的取向。

我舉出一個極為簡單的例子。這是我從一位女學生的instagram限時動態看到的句子︰

//只要你一句「想你」,我便會投降。

我詢問了其他學生的建議,他們大都認為「只要對方思念自己,自己便會和他一起」。但於我而言,我認為這位女同學使用「投降」這個字,而不是「妥協」和「回應」等等的詞,是有她的用意。

投降是服輸的意思,將自己的地位放置於對方之下。所以我更認為這位女同學想表達出自己在這段感情地位中的劣勢。再配合前句,這位女同學表示只需要一句「想你」便會認輸,這是多麼卑微的要求,甚至不需要對方有任何實際行動便會服輸。所以此句除了表達愛意之外,更是表現出感情關係中的卑微感。

同樣的應用在DSE卷一上,也可以用這個置換的方法。大家可以參考2016年的閱讀卷(請自行在網上搜尋past paper),當中的第6題是︰

在第14段,作者認為「父親的憂患想來恍若一個神話」,原因是:
A. 父親的想法是杞人憂天
B. 父親的經歷充滿傳奇色彩
C. 作者這一代人沒有經歷苦難
D. 作者這一代人不會居安思危。

這句的關鍵字是「神話」。我會考慮「故事」、「天方夜譚」等字詞。

  1. 相比起「故事」一詞,神話更是不能確認真實。
  2. 「天方夜譚」一詞有異想天開,有離奇、虛誕的意思,幾乎否定事情的存在。神話雖然有不確定性,但較為正面。

從這兩個近義詞而言,我已經可以排除A這個較負面的選項。再結合第14段全段而言,作者想利用「神話」這種遠古而無法確認真假的特點,來比喻父親的經歷對作者一代人而言,已經像是古老的傳說一樣,只是耳聞過而不能體會。所以這題答案是C。

2. 留意人事物的象徵義

「見山不是山,見水不是水。」雖然是佛教的哲理,但我認為同樣適用於中文閱讀卷中。

首先要說明一個我認為重要的概念︰在紙上的人物,都無可避免地被扁平化,變成一個符號象徵。

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的人和事,是立體、多元而模糊——你難以具體全面去說明一個人的特質。就像你想像你自己的個性一樣,你可能在學校是一個很文靜的人,但回到家中也可以是一個優秀的鍵盤戰士,在連登上與人來回滔滔不絕筆戰三百回合。然而,當一個人物出現在文字上,就會變得扁平化——你只可以知道作者寫出來的事情,來猜測角色的性格,卻永遠不知道角色的全部真相。

就像《背影》這篇文章,只看過這篇文章的人會覺得朱自清想描寫父愛。因為在《背影》一文,我們只看見朱自清父親買橘子的背影,只看到朱自清為父親背影留下的淚。理所當然地,我們也覺得《背影》是歌頌父愛,而在教科書上也是如此解讀這篇文章。1

然而,如果在網上搜索朱自清與父親的關係,似乎又好像完全是另一回事。2 然而,歷史上朱自清與父親有什麼關係,對於《背影》這篇文章並不重要。作者只描寫了多少片段,便是讀者需要知道的份量。作者也不可能把一個角色完整呈現在讀者眼前,於只可以帶有一個特定的角度去描寫角色,在僅有的文字裡盡量表達作者自己想說的事情。

《背影》想表達的,就只是父愛。所以父親的背影也成為了父愛的象徵。你不用理會這位父親事實上是否氣死了祖母,你只需要把握文章中作者想表達的部份便可。

回到閱讀卷中,既然作者只可以利用僅有的文字去表達自己的意思,於是一花一草都有了其深意。

談到橘子,各位同學也可以參考2021年的芥川龍之介的《橘子》,「我」和鄉下姑娘正正是一個被符號化的人物——「我」是厭倦世俗、冷漠而悲觀的人,而鄉下姑娘卻是活在世俗裡而樂觀的人。這兩個相反性格角色對比之下,便帶出故事的主題︰諷刺批評像「我」這種消極的人。

假如《橘子》中的「我」真有其人,說不定他剛剛經歷破產、老婆走佬或者什麼傷心失意的人生悲劇,如此一來灰心失意也可以理解;亦可以這位「鄉下姑娘」實際上是位卑鄙的職業殺手,正前往下一單交易現場,她那張三等廂的車票反而是對於生命的譏笑。假如真的如此,2016年卷一的第11題(Q:文章隱含對「我」的批評,試舉出其中一項批評)也自然不成立。

但可是偏偏《橘子》沒有寫。讀者能夠看到的「我」和鄉下姑娘,便是只是象徵了厭世和入世的兩個人。只要我們把握這兩個人的象徵意思,便可以理解文章想說明的道理。

除了人物之外,即使是風景和物件也可以是象徵某種感情或意義。

參考資料

  1. 請參考教育局對《背影》的分析,網址︰https://www.edb.gov.hk/attachment/tc/curriculum-development/kla/chi-edu/resources/primary/lang/culture/03_040.pdf
  2. 請看此文章〈朱自清其實超討厭父親!包養姨太、欠債敗家,害祖母一夜氣死…揭國文課沒說的《背影》真相〉,網址︰https://www.storm.mg/lifestyle/2636190?page=1
0 Comments

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

Leave a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